肿瘤超早期高精度全面筛查

为什么德国的癌症患者存活率远远高于中国患者?

除了两国间一直存在的整体医疗水平差异、新药和新疗法滞后、患者的依从性不好、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肿瘤早期筛查的意识欠缺并且检测方法有限,就算发现有时被误诊误判,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其实从生活方式来说,欧美人的癌症发病率要比亚洲人种高。但在德国,很多早期癌症都由于在初期的筛查中发现,并及时准确的定位癌细胞的位置和状态,尽早的干预和配合治疗,相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容易控制的“慢性病”。

德国医疗优势

再回到肿瘤检测方法。除了高解析度核磁共振,CT,对高度怀疑肿瘤携带人群而选用PET-CT,基因检测等,从血液检测中,其实可以读懂人体更多的数据。

本检测技术首先通过检测免疫系统巨噬細胞主动吞噬的肿瘤病变组织共性标志物(Apo10和TKTL1)來评估是否存在肿瘤,检测灵敏度达到97.5%,特异性99.5%。本检测技术是德国专利技术,突破了当今被动,滞后的检测方法学,实现了检测效果的历史性颠覆。该技术获得了欧盟准入,FDA和CFDA伸入正在进行。

在探查到阳性结果后在利用基因组测序方法对外周血循环中肿瘤细胞Exosome(外泌体), circulating RNA 比如 micro RNA(微小 RNA),ctDNA (循环肿瘤DNA) 进行精准探测分析肿瘤细胞来源进行识别。 联合应用该方法使得该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超过95%,可对极早期肿瘤细胞进行高精度识别, 分类和评估。


与目前国内市场中普遍存在的肿瘤筛查体检产品区别:

1,国内肿瘤筛查使用技术:

肿瘤标记物 :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CA19-9(糖类抗原199)等等。本检测技术已经存在数十年,欧美肿瘤诊疗指南明确指出应用范围局限在接受治疗后疗效检测或者肿瘤复发检测,不适用于健康人群初期筛查,因为假阳性率很高,特异性很低,临床诊疗误导率很高 。

举例CA199在胃癌的阳性率50%,结/直肠癌的阳性率60%,肝癌的阳性率65%,消化道炎症CA19-9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炎、肝硬化等。

CEA(癌胚抗原)升高主要见于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及子宫颈癌、泌尿系肿瘤等,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同时肝硬化、肝炎、肺气肿、肠道憩室、直肠息肉、结肠炎等良性病CEA同样可升高,最要命的是正常人吸烟者CEA同样可以升高。

试问这些高大上的 “肿瘤标记物“ 指标在健康人群中癌症筛查的意义何在?仅仅因为,被错误的解读,一方面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在心理上背负上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对于指标偏高就马上进行治疗干预,不仅造成不必要的高额医疗费用浪费,可能还会有一些反副作用。

2. 基因检测筛查肿瘤

近年来癌症患者趋向年轻化, 市场上各种各样基因检测筛查癌症的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价格从数千到数万元不等。那么基因检测到底是否能起到筛查癌症的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要想实现准确筛查的目标需要具备很多而且是非常严格的实验条件,不只是拿一台基因测序仪器就可以查出是否患癌那么简单。除了硬件之外需要的是风险基因精准匹配的对比于健康人群的大量数据,然后建库,对比分析模型,数据风险分析,解读等等一系列高尖端技术的组合,其中一环出错,解读出来的结果大相径庭。

而目前国内体检基因检测机构不断的爆出为了节约成本,恶性竞争,样本抽完直接扔掉,检测结果任意填写等等这样的丑闻,试问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如何做到检测结果精准无误?

而在德国,基因检测的行业标准已经立法,这就是相当严格的基因检测法(Gendiagnostikgesetz)。对基因测序和解读,从样本采集到数据整理在到专家解读都规定了及其苛刻的条件条款,稍有不慎就会触碰红线遭到行业剔除。横向对比整个西方国家德国基因检测法都是非常严格和保守的,也符合德意志民族谨慎细致的民族特质。

在严格的行业规范的临床共识上,徳美克合作基因检测机构开辟出了基因组测序超早期癌症筛查的新道路。 合作企业都是行业标杆企业,全部在所辖卫生部门备案接受监督,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配合德国基因专科医生精准解读报告,让超早期肿瘤筛查真正成为可能。